第331章 宋代:程朱理学_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
读啦小说网 >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> 第331章 宋代:程朱理学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31章 宋代:程朱理学

  自从汉武帝推崇独尊儒术之后,儒家思想就成为了历代统治者的正统思想。

 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儒家的发展一直顺风顺水,也有遭遇低谷期。

  在五代十国时期,遭遇了百年的天下大乱。

  于是佛道两家兴盛,儒家走向衰败。

  自隋文帝杨坚统一天下,儒家才开始有所起色。

  一直到宋朝,程朱理学的诞生,儒家才迎来了大发展。

  儒家发展的第三阶段,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程朱理学促进了儒家的繁荣。

  程朱理学作为中国古代社会后期的主流意识形态,从北宋开始兴起成为官方显学,占据了统治地位。

  其统治时间之长,影响之深远,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一种思想意识形态。

  虽然程朱理学曾一度繁盛,但由于古代统治者对其进行扭曲等原因渐渐走向衰落,因此从古至今对程朱理学的评价呈现出褒贬不一的局面。

  程朱理学的相关争议也是接连不断,其中主要有两个争议点。

  存天理,灭人欲的思想,以及程朱理学中对妇女的精神枷锁内容。

  程朱理学从诞生那一刻起,就被用来维护中央政权的统治,因此得到了独尊的正统地位。

  宋朝后面的各朝统治者,也将程朱理学做为挽救国家危机的思想武器。

  “在唐代藩镇割据、唐末农民战争和五代十国分裂之后,建立起了赵宋政权。”

  “为了社会的安定,为了避免割据分裂,在军事、政治、财政各方面都采取了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措施。”

  “在当时全国范围的经济得到发展的基础之上,北宋的中央朝廷的统治力量强化了。”

  “对老百姓的剥削和压迫也就更加加重,阶级矛盾也就日益加剧。”

  “北宋朝廷,对内加强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。”

  “对外却采取了忍辱退让的政策,每年以大量的岁币送给北方辽国的统治者。”

  “这也加重了对老百姓的剥削,同时大官僚大地主进行土地兼并也日益严重。”

  “在这样的情况下,封建统治阶级与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化深刻化。”

  “赵宋封建统治集团,在加强政治上的统治之外,更注重加强思想上的统治。”

  “隋唐时代的佛教唯心主义,是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想之一。”

  “黄巢起义的农民战争,扫荡了唐代门阀世族的残余势力。”

  “庶族地主得势以后,又分化出了有封建特权的官僚地主阶层。”

  “官僚地主虽然和过去的门阀世族情况不同,但是它们实际上代替了门阀世族的统治地位。”

  “宋代的封建官僚士大夫,为了调整封建统治阶级的内部关系。”

  “经过长期的酝酿之后,终于发明出一种以儒家学说为中心的新的思想体系,这就是理学。”

  “理学是以反对佛学、道学的姿态出现的,一方面指责了佛道的虚无主义,认为它破坏了封建的伦理秩序。”

  “另一方面又从佛教与道家思想那里吸取许多观点,作为丰富自己哲学体系的养料。”

  “从某种意义上说,理学思想体系是儒家思想和佛教与道家的一种融合。”

  “理学是儒学经历了魏晋、隋唐时期道、释二家思想的挑战和激荡之后,其主流地位重新确立和发扬光大的时期。”

  “北宋年间学统四起,理学在此间亦迅速兴起。”

  “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是形成以北宋五子为代表的学术流派,即周敦颐、张载、邵雍、程颢、程颐。”

  “朱熹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,其学派为闽学,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。”

  “宋儒对儒学的创造性重建,突出地表现在消融了佛教禅宗的心性论。”

  “把做圣贤的工夫,即挺立道德的主体性放在了第一位。”

  “理学的重建,是外来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台的产物。”

  “不仅使儒学重放光彩,而且进一步确立了中华文化作为东方文化杰出代表的地位。”

  王安石:程朱理学之所以能够兴盛,是特定的时代背景造成的。

  唐五代以后,政治风气腐化,时有杀戮现象出现。

  加上唐末藩镇割据,五代十国的长期混战,造成了社会的动乱和分裂。

  正常的社会秩序被破坏,致使纲常衰败,道德沦丧,精神迷惑。

  宋朝统一后,君主为稳定社会统治、加强中央集权,百姓也需要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思想。

  一些士大夫们便从儒学中寻找新出路,将儒、释、道三种学说杂糅结合并以儒学为主,进而产生了理学。

  除了这一历史背景,还有学术背景。

  无论是宋朝政权还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,都不遗余力地宣称自己为正统。

  从西汉独尊儒术开始,儒学就已经确立了它的正统地位。

  按照这一政治传统,中央政权的合法继承者必须尊孔崇儒,以儒家学说作为政治理论。

  宋朝的君主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,维护王朝的稳定,迫切的想要建立一种新的意识学说。

  而当时佛、道得到了很大发展,冲击了儒家学说的地位。

  为了使新学说仍以儒家学说为主要思想,融合汉唐的经学,再结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佛学。

  以相互杂糅、取长补短,去粗取精等方式,解决恢复儒学正统地位这一重大问题。

  因此在这一学术正统背景之下,程朱理学产生了。

  当然了,不管是历史背景,还是学术背景,最为重要的还是社会背景。

  由于唐朝和五代时期,民族大融合的步伐加快。

  各个民族之间不论少数民族还是多数民族,地位空前平等。

  甚至五代时期,外来的少数民族还做起了皇帝。

  少数民族的崛起,严重影响了中原王朝的大一统,民族矛盾尖锐。

  这个时候,就需要推出一种学说,丑化少数民族,建立新的意识形态来防范这些少数民族,进一步美化中原王朝的正统地位。

  于是在这一社会背景下,士大夫们致力于寻找出儒学的新出路。

  以尊王攘夷的程朱理学便产生了,并在宋朝时期受到君主的大力推崇。

  “程朱理学的基本观点有,理是唯一准则,通过格物致知去认识理,存天理、灭人欲。”

  “程朱理学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,是事物的本质和根源。”

  “他们认为,理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存在,是万物之源和人类社会的根本准则。”

  “理的内涵非常广泛,包括天道、人道、物理、道德、价值等各個方面。”

  “理是宇宙万物存在的机理,人世间只有一个理。”

  “这个理简单地说就是道理,凡事都有个道理,有个原理,有个机理。”

  “这个理是客观存在的,不管你信不信。”

  “理表现在具体要求上,就是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等等。”

  “你仁就是理,不仁就是没理。”

  “你义就是理,不义就是没理。”

  “格物是一种探究事物本质的方法,它强调通过对外在事物的观察和探究,达到认识真理的目的。”

  “致知是获取知识的过程,它强调通过内心的思考和领悟,达到深入认识真理的目的。”

  “物极必反是程朱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,指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,必然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。”

  “这个原理的应用非常广泛,包括对社会现象、人类心理、自然现象等方面的解释。”

  “因此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论,是一种探究事物本质和获取知识的方法论。”

  “同时,程朱理学也强调实践和应用,主张通过格物致知、修身齐家等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。”

  “存天理、灭人欲,认识了天理,就要按照天理去办事。”

  “天理是人们的行动指南,人人都要按照天理办事,按照封建伦理纲常处世,以古圣先贤的言行为标准处世。”

  “程朱理学的天理是狭隘的天理,比如吃粗茶淡饭是天理,吃大鱼大肉就是人欲。”

  “忠君是天理,否则是大逆不道。”

  “他们要将人的欲望消灭,如果人人都没有欲望,都无欲无求。”

  “那么社会就秩序井然,天下就长治久安。”

  “程朱理学还有个特点,特别强调气节,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一说。”

  “人要想成才,就要按照这个路径走。”

  “认识天理,按照天理为人处世,不能贪图享受,不能有奇思乱想,规规矩矩。”

  朱熹:存天理灭人欲,我原本的意思并不是这样的,被后来的帝王歪曲利用了。

  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,最开始是针对帝王和士大夫阶层的,并非针对贫民百姓。

  可不知怎么的,这一思想竟被歪曲成这样,变成了束缚百姓思想的统治工具。

  他之所以提出这一思想,也是为了解决当前国家遇到的困境。

  五代十国时期,政权更替频繁。

  连续的战乱使中原地带河道失修,水患连年。

  大宋君主又实行了不利于农民的土地政策,朝廷手中控制的田地日益减少。

  英宗以后,纳税的土地,仅占全国耕地面积的十分之三左右。

  而逃税的都是大地主,大部分的赋税负担主要落在贫苦的百姓身上。

  加之朝廷官僚机构臃肿,官俸开支巨大,奸党横行,为祸天下,激起了老百姓的反抗。

  总的来说,这一时期,人口增长太快,土地过分集中。

  赋税徭役负担不公平,导致了贫富两极分化,社会动荡,农民起义不断。

  严量的贫富对立和社会负担不公,激烈的土地兼并和高利盘剥,造成了动荡不安的局面。

  而这,无疑给国家造成了很大的威胁。

  在这种情况下,他开始思考对策,认为有必要减轻百姓的负担以使天下太平。

  这就需要君主克制私欲,弘扬天理,于是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。

  虽然存天理去人欲的观念本身具有抑制人性的弊端,加上历代君主的片面歪曲利用,使得这一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成为束缚老百姓思想的枷锁。

  但是相对的,这一思想也起到了调和统治阶级和下层群众矛盾的作用。

  它使老百姓安于自己的既定位置,把欲望限制在一定范围内。

  从而防止起义、篡位、弑君一类现象发生,达到了维护君主统治的目的。

  此外,存天理灭人欲对人格修养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,可以促进人格的塑造。

  “程朱理学在整个宋元明清延续几百年,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。”

  “成为宋元明清时期社会的主导思想和封建统治的重要思想基础,为封建专制统治提供了哲学依据。”

  “程朱理学认为,君主应该以仁义为准则治理国家,注重尊重人民权利,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。”

  “这种思想对宋朝政治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,使得宋朝政治稳定并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和赞誉。”

  “并且其形成了理高于权、正统高于治的政治理念,为宋明时期抑制军权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。”

  “其中程朱理学的三纲五常、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观念深入人心,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。”

  “程朱理学认为,三纲五常是封建伦理道德的核心,是维护封建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石。”

  “这种思想观念的普及和深入人心,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”

  “但由于后来统治阶级对其进行扭曲等原因,这种思想渐渐走向衰落。”

  “程朱理学在国外具有重要的影响,尤其是在东亚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。”

  “程朱理学在南宋时期开始传入日本,成为日本封建社会的重要思想基础。”

  “程朱理学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推广,传入日本后不仅影响了日本的思想界。”

  “而且为日本近世出现的神道理论的儒学化奠定了社会基础,成为了日本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。”

  “由于程朱理学符合统治者的需要,因此其逐渐成为统治者的精神支柱。”

  “在江户时代,更是受到了德川家康将军及其继承者的大力推崇和奖励。”

  “程朱理学在朝鲜得到了广泛传播,在高丽末期,由宋代儒家学者传入朝鲜。”

  “朝鲜王朝建立者在政治上大力推崇程朱理学,以及积极推行排佛崇儒政策,将其确立为朝鲜王朝的治国纲领。”

  “其成为朝鲜封建社会的重要思想基础,对朝鲜的文化和政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。”

  “程朱理学成为了越南封建社会的重要思想基础,对越南的文化和政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。”

  “如新加坡、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,程朱理学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推广,成为了当地文化和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”

  “因此对与当地的文化和政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,以及成为整个东亚地区的精神文明。”

  王阳明:尽管程朱理学在中华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,但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。

  在他看来,程朱理学对于中华民族有功也有过。

  功在于儒家学者提倡理性,极大的促进了儒家思想的提高。

  过在于鼓吹的一些观点是在以理杀人,造成了一个没有人性和生机的社会。

  程朱理学主张以理为最高信仰和行为准则,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。

  虽说产生了一些积极意义,但也存在一些消极影响。

  一是扼杀个性,程朱理学强调三纲五常。

  君为臣纲,父为子纲,夫为妻纲,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为五常。

  这些观念使得百姓的个性受到限制,百姓的行为受到严格的道德规范约束,从而导致个性的压抑和创造力的缺失。

  二是重文轻武,给宋朝造成了极大的威胁。

  程朱理学认为,文治是治国之本,武治则是末流。

  这种观念使得宋朝在军事上逐渐衰落,以至于在面对金、元等外族入侵时,无法有效抵抗。

  三是禁锢思想,压制老百姓的想法。

  程朱理学强调存天理、灭人欲,主张对人的欲望进行严格控制。

  这种观念使得人们的思想受到禁锢,缺乏创新和变革的动力,导致社会发展停滞不前。

  四是科举制度的僵化,偏离了科举制度一开始的初衷。

  程朱理学对科举制度的影响非常深远,使得科举考试越来越注重道德修养和文学才能,而忽视了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  这导致了科举制度的僵化,使得大量读书人陷入空谈误国的境地。

  五是对女性的压迫,致使女性成为男性的附庸。

  程朱理学主张女子无才便是德,强调女子应该在家相夫教子,遵守三从四德。

  这种观念使得女性地位低下,受到严重的压迫和歧视,限制了女性的发展。

  总的来说,程朱理学在中华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。

  但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,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dula8.cc。读啦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dula8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